充分的热身活动,可以显著减少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。然而业余跑友往往提前1小时就在起跑区排队等候、没有空间做热身。所以建议在排队时尽可能利用空间进行小幅活动(比如原地小步跑),或者起跑前2km放慢速度作为热身。
一般来说,运动强度越大,内脏生理惰性越强,越容易引起恶心、呕吐。所以,在各个中长跑项目中,半马以上的距离因为持续时间长、运动强度相对较小,出现恶心、呕吐的情况算是比较少的。
而在高强度的800米、1500米、5000米比赛反而更容易出现恶心、呕吐的情况。如果跑友们一时无法理解,可以回想自己学生时代的“1000米测试”,相信不少跑友对当年的“1000米测试”多少有一些阴影,可以回想一下,那种“高强度”的痛苦,与马拉松的痛苦是完全不一样的,恶心欲呕的反应也比马拉松比赛大得多。
马拉松为何总是腹泻?
跑步途中一般不会发生腹泻,因为高强度运动时大肠的活动会受到抑制。而在比赛结束休息片刻、或者比赛配速较慢时,想上厕所的感觉可能就来了。
腹泻的原因与恶心、呕吐有些区别,腹泻有时候可能因为消化系统的生理惰性,但更多时候却是别的原因:
1.受寒着凉
马拉松比赛往往在比较凉爽的春秋季节早晨举行。如果气温较低,特别在下雨天,是很容易发生腹泻的。这时如果组委会有提供姜汤等驱寒食物,跑友们可以喝一些,驱寒、防止腹泻的效果很好。
2.水土不服
比如很多东部和北方的跑友,到了西南地区参加比赛,突然遇到当地的湿冷气候,很容易发生不适应,湿气、寒气入侵,造成腹泻,这时同样可以喝姜汤、吃一些辣食来减缓。
3.饮食不当
同样是饮食不当,恶心呕吐可能因为赛前2小时吃得太多、难消化。而腹泻更可能因为比赛前一天吃了高纤维食物。平时,高纤维饮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,但到了比赛前2-3天,为了减少肠道中粪便的体积。
另外,平时没有吃海鲜习惯的跑友在赛前最好不要吃海鲜,到外地比赛也尽量避免尝鲜,各种异地美食还是等到赛后去品尝吧。
4.运动应激
运动应激才是运动引起腹泻的最重要原因。由大运动量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在我国体能类、耐力性运动员中非常普遍。专家统计,在铁人三项运动员中,这一比例就高达50%。其他如公路自行车等项目中运动员出现功能性腹泻现象也很常见。
运动引起腹泻的现象,与身体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动状态有关。首先是神经活动和血液分配改变(神经从副交感到交感,血液从消化器官到肌肉),最直接结果就是消化道活动减弱、适应能力下降,它会更倾向于“排空”内容物而减轻负担,所以就发生了腹泻。这与发生恶心、呕吐的原因是类似的。
另外,缺血还可以引起肠道轻微损伤。当运动员处于极限运动状态时,为了满足运动需要,大量血液被供应骨骼肌,肠道缺血量最高竟会达到80%。肠道长时间缺血的结果就是肠道黏膜失血损伤或脱落,这时就会发生轻微的感染,出现腹泻症状。
所以,冲过终点后没来得及庆祝“PB”就要去找厕所,是非常普遍、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。
素材参考丨网络
图片来网络
侵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