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振东27岁成就大满贯,‘退役津贴’争议背后的故事

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,为了回馈您的支持,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。

从“天才少年”到“乒坛劳模” 2025年五一劳动节,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推出特辑,致敬三位体坛“劳模”,乒乓球名将樊振东位列其中。这位27岁的“花季老将”用十年青春书写了传奇:17岁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,27岁圆梦巴黎奥运会,成就大满贯;从东京奥运会的遗憾到巴黎奥运会的“死亡半区”,他顶住压力,逆转张本智和、横扫东道主新星,用一记记“光速球”击碎质疑,让国球荣耀跨越三代传承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,樊振东以“超级全满贯”之姿登顶,完成了从马龙手中接棒国乒“一哥”的使命。他不仅延续了中国乒乓球的辉煌,更用365天无休的训练、千万次挥拍的坚持,诠释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真谛。

天才的底色,永远是汗水浸泡的执着 1.逆风翻盘,靠的不是运气,是“死磕到底”的狠劲 东京奥运周期,樊振东曾被质疑“扛不起大旗”。但他用行动回应: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,面对瑞典选手莫雷加德的猛烈攻势,他沉着应战,最终以“教科书级”的技术与心态锁定胜局。正如他所说:“赢球不是‘应该的’,是靠很多努力换来的。”那些看似轻松的光速球背后,是日复一日打磨基本功的枯燥,是深夜加练后浸透训练服的汗水,更是“输球后把录像反复看100遍”的较真。

2.“劳模”二字,他当之无愧 有人问:运动员算劳动者吗?樊振东的答案是:365天无休,每天训练超8小时;巴黎奥运前闭关200天,只为调整0.1秒的击球节奏。他用“七杠二四”(一周七天、一天24小时待命)的工作模式,撕碎了外界对运动员“轻松夺冠”的偏见。当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将“劳模”称号颁给他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枚勋章,更是一个时代对“拼搏者”的最高致敬。

3.传承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“永不言弃”的信仰 从刘国梁、马龙到樊振东,中国乒乓球的荣耀从未断层。但樊振东的特别之处在于,他让“传承”有了更热血的定义——不是机械地接棒,而是用新一代的锋芒续写传奇。巴黎奥运会上,他主动拥抱对手、向观众致意的风度,展现了“拽而不狂,拽而有礼”的格局;赛后捐款支持青少年体育的善举,更让“劳模精神”超越了赛场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他让我们相信,拼搏的人永远不会老。”

勋章人生,属于每一个“较真”的普通人 今天是2025年五一劳动节,樊振东的故事像一记重扣,叩击着每个奋斗者的心。他的成功告诉我们:没有人生来就是“天选之子”,但每一个平凡的坚持,都能让梦想淬火重生。“巴黎不管结果如何,我还是我。”这是樊振东的信念,也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。无论是格子间里的“打工人”,还是实验室中的“科研匠”,只要心怀热爱、脚踏实地,都能在自己的赛场上赢得一枚“勋章”。你的人生“勋章”是什么?是熬夜完成的项目,是陪孩子攻克的一道数学题,还是365天从未间断的晨跑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“劳模时刻”,致敬每一个平凡而闪耀的自己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